10月25日,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笔译赛项江苏赛区决赛在南京农业大学圆满落幕,来自全省各个高校共286人选手参与了角逐。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2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班何筱彤同学在字斟句酌、沉着应答间展现扎实语言功底,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三等奖。
“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是全国外语类比赛中颇具权威性的标志性赛事,连续多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大赛设置演讲、口译、短视频、综合能力、笔译5个赛项,笔译赛项江苏省级决赛比赛形式为选手集中进行全国统一线上比赛,赛题由全国大赛组委会提供,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术语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及阐释若干道、英译汉(非文学翻译)1篇、汉译英(非文学翻译)1篇。这样的高水平竞赛,不仅能帮助学生锤炼语言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还为全校学子搭建起展示外语实力、传播中国文化的多元竞技舞台,尽显当代青年语言素养与文化自信。
何筱彤在赛后坦言,起初是以试错锻炼的心态报名,从校赛突围获省赛资格后,才真切感受到压力。备赛笔译比赛的一个多月,是一场从 “生涩” 到 “从容” 的蜕变。在指导老师沈菲菲、王璐、魏梦婷、李丹娜的鼓励和指导下,制定了详细计划:每天用 “词达人” 夯实思政术语,积累 “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等特色表达,整理专属术语库;对着真题反复练,先独立翻译,再对照参考译文抠细节 —— 比如 “小康社会” 不能只译 “well-off society”,要结合语境补全为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在省赛考场看到 “中国式现代化” 时,瞬间想起整理的例句,心里满是踏实。通过这场比赛,我不仅提升了笔译能力,还学会了用精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此项大赛,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不断推动课程设置和教学创新,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赛事。本次佳绩的取得,反映了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教育改革创新与落实思政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果。今后,外国语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沈菲菲 审稿人: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