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晓红 陆慧)网络安全领域的特殊性,对从业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金陵科技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坚持“立德为先、实战为本”,确立“培养忠诚、保密、守纪的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的育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三聚五合”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思政强、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特色,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也为同类院校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三位一体”铸魂:打造网络安全特色思政教育品牌
一是聚焦“忠诚、保密、守纪”核心目标,凝练“忠诚可靠、保密慎微、守纪实战”三大思政元素,构建“三位一体”网络安全卫士教育体系,推动思政教育品牌化发展。二是靶向定位,明确网络安全思政教育核心要求。立足网络安全行业“隐蔽性、敏感性、实战性”特点,将“忠诚可靠、保密慎微、守纪实战”作为思政教育核心元素,形成与专业深度绑定的思政培养框架。三是多维融合,深化思政教育渗透路径。将核心思政素质拆解为具体教学指标,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思政+专业”双线并行;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建立思政教学案例库,用地方党史故事强化使命担当;建成网络安全卫士教育基地,省、市网络安全实训基地,通过实景教学、案例演练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三聚五合”赋能:打造实战导向专业培养体系
以实战能力为核心,学院构建“三聚五合”专业教育体系,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实战要求的精准对接。“科创三聚”,锚定专业建设方向。聚焦战略引领:主动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紧扣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方向。聚焦前沿动态:追踪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前沿,及时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纳入教学。聚焦学科交叉: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网络安全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学科深度融合,开展技术攻关,以科研项目反哺教学。“理实五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融合:培养方案对标行业紧缺岗位,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资源、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联合制定能力标准。专业能力与行业标准融合:将CISSP等行业认证要求融入课程,提升职业适配性。课程体系与职业要求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增设“网络攻防实战”等实战模块。实践训练与实战创新融合:通过组织学生网络安全战队参加网络攻防等,以战促学、以战代练。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将职业伦理、保密纪律等融入实践教学,强化“技术向善”意识。
“三双”机制联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
学院制定实施“双核驱动、双线聚力、双向赋能”机制,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壁垒,形成育人合力,确保“思政强”与“实战型”目标同向同行。一是双核驱动,强化内生动能。网络安全卫士教育以“三位一体”思政体系与“三聚五合”专业体系为双核心,分别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层面形成闭环,相互支撑、协同发力。二是双线聚力,破解融合难题。既将“忠诚、保密、守纪”作为思政教育核心内容,又将其列为专业素养基本要求,使思政目标与行业规范自然衔接,破解了思政教育目标泛化、与专业结合不紧密问题。三是双向赋能,提升育人实效。思政教育为专业培养提供价值引领,确保技术应用“不跑偏”;专业实践为思政教育提供落地场景,让“忠诚守纪”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形成“思政有根基、专业有高度”的良性循环。
培养成效:“思政强、实战型”特色凸显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院在“思政强、实战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学生政治素质过硬,实战能力突出。学生战队常态化参与省、市网信部门、公安部门护网行动等,因“可靠可信”获得一致认可,学校被确定为省级专项行动定点基地。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实现全部就业,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思政素质高、实战能力强”。二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实力凸显。信息安全专业获评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通过教育部门工程教育认证自评。获批电子信息类专硕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创办“DozerCTF”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形成行业影响力。三是服务能力提升,社会贡献显著。参与国家级别网络安全示范区建设,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首批实施单位。建成省、市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承办省、市保障专项行动(仅有的获评省级优秀支撑单位的高校)。获批南京信创产业学院、量子密码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各类网络安全专题培训,累计达2000余人次。
金陵科技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坚持“立德为先、实战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思政强”筑牢人才根基,以“实战型”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契合网络安全行业需求的特色育人之路,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7月1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7/19/content_144743_18725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