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江宁校区崇文楼401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刘志远、校党委副书记单晓峰出席备课会并讲话,党委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备课会。
备课会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紧扣“深化理论阐释、创新教学路径、强化价值引领”这一主题,研讨如何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如何生动讲述课程内容、透彻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度研讨。
备课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霆介绍了本次集体备课会的背景和目的,表示备课会旨在凝聚集体智慧,共同探索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副主任李美娴介绍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的实施路径,从“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三个维度作了汇报。荣子健、吕婧珉、李素芳等三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依次分享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惑,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单晓峰充分肯定了本次备课会的成效。他强调,教学案例应更加注重与学生专业背景及兴趣点紧密结合,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刘志远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必然要求。他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课程设置的重大战略意义;二要把准政治方向,确保课程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向同行;三要建强教师队伍,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四要注重实践导向,着力推动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转化。
此次备课会是学校推进思政课程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理解与把握,明确了下一阶段教学改进的方向与任务,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导与依据。学校将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机制,确保思政课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金课”,引导学生真学真信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