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在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4月28日下午,我校2025年读书文化节启动暨“博物馆里读南京”阅读推广首场活动在科技楼报告厅举行。校长刘永彪教授,副校长张燕教授,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溧水红色李巷、西舍红色文化陈列馆、“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等文博场馆代表,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工会、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

刘永彪致欢迎辞。他说,书籍是文明的载体,阅读是文脉的赓续。本次读书文化节以读书为纽带,以博物馆为载体,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让历史典籍中的南京与博物馆里的南京交相辉映,创意独特,意义重大。他希望学校图书馆加强与在宁博物馆的协同联动,用好不可多得的文物、典籍、讲解资源,持续探索积淀,力争形成我校实施南京化体系战略的重要品牌;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强化校地融合、校馆合作,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让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交融;希望广大师生在阅读中汲取力量,在行走中传承薪火,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谱写“强国有我”的时代华章。

图书馆馆长许晨介绍了2025年读书文化节方案暨“博物馆里读南京”阅读推广活动方案。本次“博物馆里读南京”阅读推广活动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致敬英雄之城”“领略创新之境”“品味文学之都”“徜徉生态之美”。
在活动现场,首批文博场馆与我校签订了“博物馆里读南京”共建协议。

共建文博场馆代表向学校捐赠南京相关红色书籍,张燕代表学校颁发捐赠证书。

刘永彪向“博物馆里读南京•致敬英雄之城”“博物馆里读南京•领略创新之境”“博物馆里读南京•品味文学之都”“博物馆里读南京•徜徉生态之美”师生实践团授旗。

在“博物馆里读南京•致敬英雄之城”展示环节,首批共建文博场馆代表和我校师生代表通过讲述、朗诵、舞台剧等方式呈现了南京丰厚的红色基因和英雄事迹,抒发了强烈的爱党爱国之情。其中,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汪希晨、何俊德、查伊诺、邱奕宁合奏了民乐《万疆》,张思晟、丁一凡深情并茂地讲述了雨花英烈史砚芬给弟弟妹妹的一封信。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陈晓阳老师讲述了《冷少农写给儿子的信》背后的故事。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张怡然老师以《红绸良缘印红心》为题讲述了中共代表团的红绸贺礼这一珍贵文物。“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的朱源老师以《从无字句处读书》讲述了对读懂“无字句处”的理解和建议。红色李巷的史阳、潘凤、程康、陆澄、刘启康老师带来了红色剧目《嗨,一郎》选段。







活动举办期间,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社会教育处龚姝彤老师带领师生代表共同参观了正在我校举行的“革命俊彦 高校荣光——雨花英烈中的青年学子”主题展。
我校2025年读书文化节暨“博物馆里读南京”阅读推广活动从4月开始,10月结束。本次读书文化节特别策划的“博物馆里读南京”阅读推广活动,旨在打破书本与实物的界限,让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博物馆的文物“走”出来,开展“沉浸式”阅读体验。期间,将以四大板块为重点,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博专家进校园、专题展览进校园、师生走进博物馆等活动,助力师生在文物与典籍中感受中华魅力,传承文化基因,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通讯员:马其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