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传播汉服文化 这群学生很在行

供稿:荔枝新闻    (2019/10/18 14:47:33)

(通讯员刘鹏 记者沈杨)近几年,汉服逐渐从小众群体的兴趣爱好发酵流行起来,据统计,现在我国汉服消费者已超过200万,产业规模已超过10亿元。如果你穿梭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总能遇到几个着汉服的年轻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的学生社团——汉韵传习社就专门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在这里汉服离人们并不遥远。

不久前结束的南京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开幕式上,汉韵传习社的舞蹈《汉韵霓裳》从全市170余件文艺原创作品中脱颖而出,参与了开幕式的文艺汇演。伴随着编钟的沉音奏起,四位身着汉服的男生踏着稳健步伐入场,向现场人员致敬揖礼,身着红色汉服的舞者漫步轻盈,在衣摆飘摇间展现出古色古香的汉韵文化,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汉服作为汉族的传统服饰,有着独特礼仪之美和情态之美,我们就希望通过表演把这种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学生心中厚植文化自信。”《汉韵霓裳》的指导老师王敏说。

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该社团成员先后参加了夫子庙祭孔仪式、玄武湖中秋拜月、南京中外青年非遗文化交流营等多个活动,展示传播汉服文化。平时参加活动汉服一般可以看作是演出服,但是在花朝节这种汉族的传统节日,社团成员们身着汉服走在街上往往会引来路人的“另眼相看”,甚至有人会觉得这是“奇装异服”。人文学院社团联合会的王业薪同学告诉记者:“虽然有时会有诧异的目光,但同袍们对汉服都是真心喜欢,我们都愿意身体力行地去宣传、去普及汉服知识,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发扬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同袍”出自《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诗句,袍在古代指衣饰,同袍如今是汉服爱好者之间的称谓。人文学院中的汉服同袍已有200余人,他们大多是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学生,记者了解到,该院在教学上构建起链式人才培养体系,每个专业都会对应组建一个相关学生社团,打造“第二课堂”,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汉韵传习社平时除了展示、传播汉服文化外,还会兼顾珠钗制作、茶艺、古代妆容学习等内容。

本文刊于2019年10月17日荔枝新闻,链接:

http://news.jstv.com/a/20191017/35d8c0c76ff34fa9965f64ba4a1444bf.shtml?jsbcApp=1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